作者:张洪刚
发表于《大众日报》2013年12月22日 6版
齐鲁大学历史上有个女生部,曾先后担任齐鲁大学女生部主任的刘兰华与梁思懿,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不知何时相识,也不知何事相知。但两人在齐大有段交往,情谊很深并常在一起切磋英语口语。原山东医科大学外语教研室主任张公平教授向笔者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张公平教授今年78岁,他对齐鲁大学的历史很有研究,被称为齐大的活字典。提起刘兰华和梁思懿的这段往事,张教授仍记忆犹新,他回忆道:“刘兰华是山西榆次人,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其丈夫为冯玉祥智囊、有‘红色牧师’之称的余心清。1924年,余心清被‘基督将军’冯玉祥派往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行政系修习。此时刘兰华已获得博士学位留美工作。在一次哥大校友联谊会上,余心清偶然遇上落落大方、一派女学者风度的刘兰华,一见倾心。1927年两人携手回国,在太原举行了婚礼。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到济南,随军牧师余心清与刘兰华双双到了济南,刘兰华被齐大聘为文理学院教育学教授。1929年秋,齐大爆发学潮之后,她任职齐大女生部主任。1945年抗战胜利后,刘兰华去了北平。1950年刘兰华由京返济复任齐大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担任英语教研组主任。刘兰华学的虽不是英语专业,但是她在美国待了18年,英语口语十分流利。”
张公平说:“梁思懿是梁启超的三女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41年,她同丈夫一起到了美国,在美国学习美国历史,后在芝加哥、纽约社会学院任教。1949年回国后,随丈夫分配在山东,在齐鲁大学任女生部主任,她英语水平也很高。刘兰华和梁思懿是什么时候认识的我就不记得了,我想大概应该是1950年,因为那时她俩都在齐大,那一年刘兰华在齐大任教授,梁思懿任齐大女生部主任。记得那年我15岁,高中入学体检时,查出肺部有几个钙化点,医生建议休学在家修养,刘兰华到我家做客时得知了我体检休学的情况,于是建议我到她家休养,因为她那时自己住在长柏路7号,现教学八楼的西侧,可以相互做个伴,父亲便同意了,我在她家住了一年。那时候,梁思懿常去刘兰华家做客,她们的交情已经很深了。有一次,梁思懿到刘兰华家做客,正好我也在,她们用流利的英语交流,侃侃而谈,互相切磋,使我受益匪浅。”
据张教授回忆,梁思懿不止一次去刘兰华家做客,她们用英语口语交流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她们的友情至深,可能是她们同样有美国留学经历的原因吧!
刘兰华与梁思懿的这段交往,已成了齐鲁大学鲜为人知的往事了。 |
点击查看原网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