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书 目 |
作者 |
文献出处 |
下载 |
1 |
狄邦就烈在登州活动研究 |
闫翠翠 |
山东师范大学近现代史专业硕士论文,导师郭大松,2010年4月 |
 |
2 |
狄就列、《西国乐法启蒙》、《圣诗谱》 |
宫宏宇 |
中国音乐,2008,4:89-97 |
 |
3 |
我国近代早期乐歌的重要发现-山东登州《文会馆志》“文会馆唱歌选抄”的发现经过 |
孙继南 |
音乐研究,2006,6(2):73-75 |
 |
4 |
一位在中国山东45年的传教士 |
费丹尼 |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3月 |
 |
5 |
狄考文研究 |
崔化杰 |
山东师范大学近现代史专业硕士论文,导师郭大松,2008年4月 |
 |
6 |
狄考文在华活动研究 |
胡凯基 |
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说是论文,导师董士伟,2006年6月 |
 |
7 |
狄考文《官话类编》研究 |
李蕊 |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史硕士论文,导师王澧华,2010年4月 |
 |
8 |
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对十九世纪末汉语官话研究的贡献:《官话類编》专题研究 |
张美蘭 |
林思奇东西学术交流研究所研究报告系列第54期,2006年8月 |
 |
9 |
《笔算数学》内容探析 |
王全来
曹术存 |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4,33(3):327-331 |
 |
10 |
基督教近代入华及作用及性质再研究 |
张文举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5 |
 |
11 |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山东近代医学 1860-1937 |
刘春华 |
山东师范大学近现代史硕士论文,导师郭大松,2004年10月 |
 |
12 |
近代美国北长老会在山东的历史考察 |
王妍红 |
山东师范大学近现代史专业硕士论文,导师郭大松,2006年4月 |
 |
13 |
近代美南浸礼会在山东活动论述 |
毕晓莹 |
山东师范大学近现代史专业硕士论文,导师郭大松,2009年4月 |
 |
14 |
英国浸礼会在华活动考察1840-1952 |
张德明 |
山东师范大学近现代史专业硕士论文,导师郭大松,2010年4月 |
 |
15 |
中国近代医学组织-博医会 |
刘远明 |
中国医史杂志,2001,41(4):221-226 |
 |
16 |
基督教在山东的传教史研究1860-1937 |
于建波 |
山东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说 |
 |
17 |
齐鲁大学本土化与世俗化历程研究 |
赵景龙 |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论文,导师董增刚,2007年11月 |
 |
18 |
齐鲁大学的历史资料及其研究 |
鲁娜,陶飞亚 |
教育评论,1994,1:54-57 |
 |
19 |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 |
蔡京强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博士论文,导师金林祥,2005年4月 |
 |
20 |
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初探 |
王雪玲 |
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硕士论文,导师胡逢祥,2007年4月 |
 |
21 |
齐鲁大学立案研究,当代教育科学 |
虞宁宁 |
2010,1:52-55 |
 |
22 |
齐鲁大学与近代山东教育 |
钟令彩 |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师李宏生,2001年4月 |
 |
23 |
齐鲁大学前期考证研究 近代教育发祥青州 |
李茂松 |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16(3):25-29 |
 |
24 |
齐鲁大学与近代山东医学教育 |
彭益军 |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59-62,67 |
 |
25 |
齐鲁大学与中国古代文物的聚散 |
张广存 |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91-95 |
 |
26 |
浅谈教会大学立案的意义-以齐鲁大学为例 |
黄等橙 |
黑龙江史志,2009,3:100-101 |
 |
27 |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教会大学-齐鲁大学 |
赵丽,宋静 |
山东档案,2010,2:69-70 |
 |
28 |
早期教会大学的两种授课语言及其价值归宿 |
杨慧林 |
天风,2007,5:36-38 |
 |
29 |
齐鲁大学办学模式考析 |
李鹏程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24(4):108-111 |
 |
30 |
齐鲁大学校园旧影 |
李耀曦 |
春秋,2009,4:37-38 |
 |
31 |
寻觅早期来登州和山东基督新教传教士踪迹的几点感想 |
李茂松 |
转载自网络 |
 |
32 |
近代西方教会与齐鲁大学 |
彭益军 |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63-65 |
 |
33 |
登州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
陶飞亚 |
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101-108 |
 |
34 |
齐鲁大学麻风病疗养院旧影 |
李耀曦 |
春秋,2009(6):33 -34 |
 |
35 |
近代中国大学的学位制度 |
周谷平
应方淦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1):13-21 |
 |
36 |
传教士与地方经济-仲均安在山东活动论述(1876-1905) |
王淼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57-61 |
 |
37 |
教会大学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中心 |
田正平 |
高等教育是,2004,25(3):88-92 |
 |
38 |
“培天道以清本源,振实学另换地天”-登州文会馆教育模式略论 |
赵展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2):21-24 |
 |
39 |
我国近代早期的“学堂”与“乐歌” |
刘再生 |
音乐研究,2006(3):39-49,97 |
 |
40 |
研究甲骨文的“西方学者第一人”-明义士牧师 |
尚海丽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55-59 |
 |
41 |
发扬优良传统,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
蔡和 |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3 |
 |
42 |
宫乃泉同志与山东国际和平医院 |
胡天成 |
医院管理,1983(3):38-39 |
 |
43 |
老舍44周年祭1 |
|
转自网络 |
 |
|
老舍44周年祭2 |
|
转自网络 |
 |
44 |
老舍主编齐鲁大学校刊 |
王凯 |
转自团结报,2009年3月7日 |
 |
45 |
寻访老舍先生足迹(1)-综述 |
|
转自网络 |
 |
46 |
寻访老舍先生的足迹(一)——老舍在济南 |
|
转自网络 |
 |
47 |
薛愚中国药学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
宋之琪
王广笙 |
中国卫生人才,2008(8):42-45 |
 |
48 |
基督教信仰与乡村教育理念的融合-《田家半月报》评析 |
陈建明 |
世界宗教研究,2008(4):59-67 |
 |
49 |
抗战时期在四川的《田家半月报》 |
王京强 |
研究生论坛,2006(4):189-193 |
 |
50 |
中国基督教传媒领袖张雪岩与《田家半月报》 |
陈建明
刘路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7):48-57 |
 |
51 |
被台湾枪杀的红色特工汪声和 |
岱峻 |
自南方周末,2007年5月 |
 |
52 |
山东教会大学及乡村建设活动 |
|
转自省情网,2007年8月1日 |
 |
53 |
战争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基督教会-—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研究 |
杨庆宏 |
近代史研究,2006(6):36-58 |
 |